但是如今我国蜂蜜市场鱼龙混杂,辨别蜂蜜好坏成了消费者最头痛的事情,相信许多购买过蜂蜜的朋友都听过一句话,只要是结晶的蜂蜜就一定是好蜂蜜,如果不结晶就有可能是“水蜜”,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探索一下蜂蜜结晶的奥秘。
蜂蜜结晶的原因
蜂蜜结晶是因为蜂蜜中拥有的葡萄糖从过饱和溶液中自然析出的过程,它那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蜂蜜结晶的,结晶状态的不同是否能够说明蜂蜜质量的高低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温度对蜂蜜结晶的影响
温度影响着蜂蜜中溶质的溶解度,对于大多数物质而言,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蜂蜜中过饱和的物质主要为葡萄糖与果糖,所以,它与大多数物质一样,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经研究表明14℃是蜂蜜绝佳的结晶温度,在9℃-15℃之间,温度越低,蜂蜜结晶的可能性越大,且结晶的颗粒会更加细腻。
水分对蜂蜜结晶的影响
含水量对蜂蜜结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饱和度和黏性的影响,成熟蜂蜜的含水量不超过18%,养蜂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们在蜂蜜生产中大多说会使用真空脱水的方式,真空脱水时间过长会增加蜂蜜中葡萄糖的过饱和度,加快蜂蜜结晶的速度,而我们如果在真空脱水过程中温度过高(大于70℃)容易导致蜂蜜中的营养成分流失,降低蜂蜜的产品质量。
果糖、葡萄糖含量对蜂蜜结晶的影响
果糖与葡萄糖是蜂蜜中含量最高的两种成分,不同植物的花蜜中两种糖分的含量也是不同的,当蜂蜜中葡萄糖与果糖含量的比例均匀时,蜂蜜结晶速度较缓慢,当蜂蜜中果糖含量少于葡萄糖时,蜂蜜的结晶速度会加快,当果糖含量大于葡萄糖时,蜂蜜一般难以结晶。除此之外,蜂蜜中葡萄糖与水含量的比例也是影响蜂蜜结晶速度的一个因素,当比例小于1.7时,蜂蜜不易结晶,当比例大于2时,蜂蜜极易结晶。
结晶核对蜂蜜结晶的影响
蜂蜜中的结晶核是指蜂蜜本身所含的葡萄糖结晶核、花粉粒在一定条件下,从多余的葡萄糖从溶液析出,形成结晶核。而发蜂蜜中含有的细小葡萄糖结晶、花蜜中携带的花粉颗粒、蜂蜜中含有的气泡或其他杂质,甚至是装蜂蜜的玻璃容器中细小的玻璃碎屑等均是引起蜂蜜结晶的原因,这也为何市面上我们常见的蜂蜜多为玻璃、塑料包装,而很少见到金属包装蜂蜜的原因。
为何有的蜂蜜不结晶
除上述蜂蜜本身的原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因为有部分消费者对于蜂蜜结晶原因不了解会将蜂蜜结晶误以为是白糖,认为结晶的蜂蜜不是好蜂蜜,所以不购买,而一些商家为了蜂蜜销量考虑会采用破晶核工艺人为去除蜂蜜结晶使蜂蜜不再发生结晶现象,其次,有些不良商家会在蜂蜜中加入人工糖浆,还有就是我们俗称的“水蜜”这样的蜂蜜还没有完全成熟含水量较高,很难形成结晶,除了这两个理由,还有一种蜂蜜本身就很难结晶,但很多消费者朋友因为蜂蜜结晶问题而对它造成误解,比如洋槐蜜。
洋槐蜜由于其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含量,蜂蜜中含有的葡萄糖很难析出过饱和溶液,因此较难形成结晶现象,但是在长期低温条件下,洋槐蜜也会缓慢结晶。
看到这,相信大家已经恍然大悟,其实蜂蜜是否结晶,并不是判断蜂是好是坏的唯一标准,蜂蜜是否结晶并不会影响其中的营养成分,蜂蜜结晶是一种正常现象,虽然结晶与否并不是判断蜂蜜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大如果大家购买的蜂蜜一点都没有结晶现象,那就一定要小心了,可能这是掺杂了人工糖浆的“劣质蜜”,大家在购买蜂蜜时一定要小心。